IPv4网络分类
IPv4地址被分为三部分:
- 网络部分(network)
- 子网部分(subnetwork)(现在常被认为是网络部分的一部分)
- 主机部分(host)
各个类别的范围
分类 | 前缀码 | 开始地址 | 结束地址 | 对应CIDR修饰 | 默认子网掩码 |
---|---|---|---|---|---|
A类地址 | 0 | 0.0.0.0 | 127.255.255.255 | /8 | 255.0.0.0 |
B类地址 | 10 | 128.0.0.0 | 191.255.255.255 | /16 | 255.255.0.0 |
C类地址 | 110 | 192.0.0.0 | 223.255.255.255 | /24 | 255.255.255.0 |
D类地址 | 1110 | 224.0.0.0 | 239.255.255.255 | /4 | 未定义 |
E类地址 | 1111 | 240.0.0.0 | 255.255.255.255 | /4 | 未定义 |
按位来表示
n 表示该二进制位是网络位
H 表示该二进制位是主机位
X 表示该二进制位无特定作用
|
|
IPv4子网划分
子网的划分是一个将主机部分的若干位分配到网络部分的过程。例如,对于一个给定的A类网络:10.0.0.0,子网掩码 255.255.0.0 可以将其划分为256个子网(从 10.0.0.0 到 10.255.0.0)第一个八位位组表示网络地址,第二个表示子网号,而最后两个表示主机部分。用子网掩码对主机地址进行位与操作,就能够提取出完整的子网地址。
|
|
网络掩码
“网络掩码”又叫“子网掩码”、“地址掩码”、“子网路遮罩”(subnet mask),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网络地址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地址的位掩码。
通常情况下,子网掩码的表示方法和地址本身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在IPv4中,就是点分十进制四组表示法(四个取值从0到255的数字由点隔开,比如255.128.0.0)。
另一种更为简短的形式叫做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表示法,它给出的是一个地址加上一个斜杠以及网络掩码的二进制表示法中“1”的位数(即网络号中和网络掩码相关的是哪些位)。例如,192.0.2.96/28 表示的是一个前28位被用作网络号的IP地址(和 255.255.255.240 的意思一样)。
通常来说,子网中的第一个地址(主机标识符中的所有二进制零的地址)都保留用于引用网络本身,而最后一个地址用作广播地址用于网络; 这样可以将可用于主机的地址数量减少2个。结果,主机标识符中只有一个二进制数字的/31网络将无法使用,因为这样的子网在减少之后将不提供可用的主机地址。